以暴制暴不是正义的本来面目
来源:东方资讯     时间:2023-04-25 14:31:15

□特约评论员 李明


(资料图片)

在万千指责声中,冤枉女孩的文创店道歉了。

据媒体报道,近日,扬州一位九岁女孩的母亲发文称:女儿在爷爷的带领下在文创店买东西时,被老板指责偷胶带,当场责令女孩“自搜”,并“招呼”在场其他顾客围观,女孩翻遍所有口袋没有找到胶带,警察赶到现场后,经查看监控认定女孩并没有偷窃,家长遂要求店家张贴道歉信并到孩子所在班级致歉,协商未果后,店家方面又指责其为“偷窃未遂”。

尽管涉事店家已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致歉视频和公告,但公众的愤怒并没有偃旗息鼓。比如,有的网友就认为店家的致歉阴阳怪气,“一卷胶布和孩子的名声相比不值一提”的微妙表述依然没有真正还女孩清白。更有甚者,有网友为店家送去了白花、冥币甚至花圈等。

确实,从时间线上看,店家的致歉怎么看都像是舆论发酵后迫于压力的被动为之,网友质疑“其心不诚”也在情理之中。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孩提时代还没真正拥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时,去商店购物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比如少找零钱、语言暴力,以及商家紧随其后的“偷窃者凝视”,加上此前这类事件导致的自杀悲剧,此次舆情的爆发更像是舆论场对此类事件的集体声讨。

这类戳中公众集体记忆的伤疤,本质上是商家对眼前一个个“小不点”顾客的傲慢。试想,如果此次被牵扯的不是小孩,而是一个具有正常民事行为能力的成人,商家还敢如此毫无顾忌吗?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文具店的主要客流本身就是还在上学的孩子。商家应该明白,面前的“小不点”顾客,同样是自己赖以生存的“上帝”。商家不能因此前被盗窃的个人遭遇,而对某个群体戴上有色眼镜,甚至做起有罪推定。在此次事件中,商家虽然没对孩子有肢体侵犯,但其嚣张无礼的冷暴力行径,一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容小觑的危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吃着“孩子饭”,砸着“儿童锅”,这种行为不仅无脑,也有些缺德。

舆论场上也同样有为店家鸣不平者,认为店家肯定是被偷怕了,还有人认为家长“小题大做”、道歉后网友就该“见好就收”等等。首先,防盗窃属于经营者自身的运营能力问题,如果抱着“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决绝心态,不仅毫无格局,最终也只能让无辜的消费者背锅。其次,道歉是侵权人的义务,而原谅不是被侵权人的义务,侵权人若给不出道歉的诚意,网友也有权继续理性讨论,“见好就收”不是被侵权人和舆论场该背负的道德枷锁。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网友在网上动辄“问候全家”以及送花圈等行为也属过激之举。即便是出于义愤,在法律层面恐怕也只能是“屠龙者”终成“恶龙”,其本质同样也属于冷暴力,从长远看,“以暴制暴”的土壤结不出文明理性的善果,反而会造成对立、仇恨情绪的螺旋升级。因此,网友们的批评与讨论应有理有据地在法律的阳光下进行,这样才能让商家们口服心更服。

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健康、包容、理性的成长环境,他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们接触怎样的世界,而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我们,不在他们。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